• 正序看貼
  • 倒序看貼
找學校

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,父母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的心態(tài)可以理解,但若忽視孩子的心理與行為發(fā)展的循序漸進或個性需要,按照社會的模子“克隆”一個好孩子,常會事與愿違,甚至讓孩子生出許多問題來。本期我們邀請北京大學第六醫(yī)院的專家,來和大家聊一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“小插曲”及應對措施,幫助父母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。

厭學 

不都是孩子的錯

總之,引起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,也很復雜,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努力。應多關注孩子心理上的需求,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,解除孩子心理負擔,激發(fā)孩子的學習興趣。

不聽話  其實是你不懂他

受欺負 孩子成長必經路

隨著孩子認知水平的發(fā)展和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,同伴間的交往也越來越多。在交往中,沖突是不可避免的,特別是在學校等集體環(huán)境中。對很多家長來說,這是一個經常會遇到,但又很困惑的問題。那么,面對孩子間的沖突,家長應該怎么做?

不要過早干預沖突

中國講究“以和為貴”,很多家長認為沖突是消極的、錯誤的,會破壞小伙伴間的關系,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,從而極力避免沖突。例如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有沖突的苗頭時,家長就會趕緊將孩子分開或者讓一方忍讓,來熄滅沖突的“小火苗”。實際上,沖突能幫助孩子逐漸形成接納同伴、采納同伴觀點的能力,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。心理學家認為,沖突能促進個體變化、適應和發(fā)展,尤其促進社會認知發(fā)展。因此,家長應該正確看待孩子與同伴沖突帶來的教育價值,利用沖突來幫助孩子提高人際交往能力。

鼓勵孩子自主解決

家長在處理孩子間的矛盾時,應保持中立態(tài)度,不要讓自己的想法先入為主。家長不要將關注點放在孩子是否被欺負了,因為孩子的想法會受到家長的影響。特別是一些低齡兒童遇到沖突時,往往行動先于語言,搶、奪、推搡等,家長應該明確這并不代表孩子有問題,但要將孩子間矛盾與暴力行為相區(qū)分。

對于真正的暴力,家長要進行干預,無條件站出來保護孩子。在面對孩子與同伴間的沖突時,家長應該教會孩子自主解決問題,幫助孩子戰(zhàn)勝沖突帶來的挫折,而不是取而代之或者替孩子“討回公道”。

巧用六步法處理沖突

對待孩子的情緒上,發(fā)達國家尤其是美國一直走在前面,家長可以參考他們的“高寬教育”解決沖突六步法。

第一步,在面對孩子間的沖突時,家長首先應保持平靜,制止孩子去傷害別人。

第二步,認同接納孩子的感受,幫助孩子表達他們的情緒,不對孩子的情緒加以評判。

第三步,搜集信息,詢問“有什么問題?”,而不要問“為什么”,讓孩子具體地表達看到了什么、聽到了什么、發(fā)生了什么。

第四步,重述問題,如“因此,問題是……”,家長應保持中立,不應偏袒任何一方。

第五步,詢問孩子如何解決,并一起選出一個辦法,如“那我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?”

第六步,需要時給予后續(xù)支持,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執(zhí)行解決方案。

溝通難 了解需求是根本

總會有家長抱怨自己一番苦心為孩子著想,孩子卻怎么也不肯接受自己的建議。那么,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?

你的教養(yǎng)方式對嗎

首先,要注意對孩子的養(yǎng)育方式,形成民主-權威型的教養(yǎng)方式,既能恰當回應孩子的情緒需求,也能有效地給孩子的行為提要求。在對孩子給予適當關注和理解,建立愉快親密的親子關系同時,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合理的控制,給孩子“有紅線的自由”。父母及時的監(jiān)控和反饋,及時的獎懲機制,能鼓勵良好行為,減少不良行為的發(fā)生。

其次,要注意幾種錯誤養(yǎng)育方式。專斷-拒絕型養(yǎng)育方式的父母較為專制,不回應孩子的情緒需求,不給孩子任何自由。為了控制孩子,常會大聲訓斥孩子,甚至用暴力逼迫孩子服從,這種教養(yǎng)方式下的孩子容易出現(xiàn)情緒問題,或者以軀體疾病的形式來逃脫父母的高壓。放任-縱容型的家長和忽視型的家長一般對孩子的行為提要求,他們或者完全滿足孩子的要求,或者很少與孩子交流溝通,給孩子過多的自主權,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管理。孩子往往任性不服管教,情緒控制差,到青少年和成人期甚至發(fā)展為品行障礙和反社會行為。

不同年齡段有側重

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發(fā)育特點,家長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孩子溝通。對年齡偏小的孩子不滿足要求就哭鬧的行為,應該進行分析,判斷行為的目的(功能),給予相應的處理和回應。有時孩子的哭鬧是為了獲得想要的玩具,如果父母覺得不應滿足,就應該拒絕,可以引導孩子通過良好行為攢積分來換。有時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,但因為大人忽視了,孩子的哭鬧可能就是表達憤怒和不滿,這時候需要適當的安慰和補償。父母需要學習分析孩子行為,堅持前后一致的原則,不能因為舍不得孩子哭,或者自己太忙顧不上管孩子,就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,這樣的行為管理就不會有效。

對于大孩子,特別是青春期以后的孩子,他們不再像小孩子那樣依賴父母,希望更獨立自主,因此不愿與父母溝通,甚至產生逆反心理。父母需要給青春期的孩子足夠的支持,注意觀察他們的行為,保持適當的交流時間。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拒絕或回避父母時,可以多用描述性的語言,少用評價性的語言,多傾聽,少建議,鼓勵孩子打開心扉。當發(fā)現(xiàn)孩子遇到困難時,鼓勵他們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,同時給予適當的支持,幫助孩子克服困難。當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想要冒險時,適當的陪伴與監(jiān)護很重要,不但能幫助排除危險因素,還可以避免意外傷害。

總之,無論孩子年齡大小,父母都應學會通過適當的方法了解孩子內心的需要,從外在的行為看問題的本質,及時與孩子溝通并解決問題。

沉迷網絡  樹立榜樣很重要

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是不少家長擔心的問題?!坝螒虺砂a”在《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》中被正式名稱為游戲障礙,與酒精成癮、賭博成癮等一樣,成為成癮性疾患的一種。這些物質和行為本身不一定有害,例如逢年過節(jié)與家人團聚時適量飲酒助興并無大害,而如果每天都要喝酒,就可能是疾病了。同樣,孩子適度地用手機上網,可以加強與同學、朋友間的聯(lián)系,更迅速地獲取信息,但如果因為網絡游戲而不顧學習和正常社會交往,家長就需要警惕了。因此,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上網,可參考以下建議:

幫孩子定計劃

許多孩子,特別是年齡稍微大點的孩子都明白,玩手機時間太長會占用學習、鍛煉和社交的時間,也會影響視力。然而,由于兒童的自控能力較差,很多孩子面對手機網絡的誘惑無法自拔。建議在家庭氛圍輕松愉悅的時候,向孩子提出這個話題,共同制定計劃管控好孩子用手機的時間。這個計劃需要雙方都認同,如果孩子本來用手機上網的時間比較多,可以一開始寬松一些,循序漸進,不可操之過急。

計劃應該非常具體,容易實施和監(jiān)管,與孩子的年齡相適應。例如,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規(guī)定:

1.時間:每天固定時間可以使用手機。

2.用量:每月限定流量,如果提前用完,不予充值。

3.內容:用手機就必須回復家長的電話和消息,允許和朋友社交、上網查資料,但不允許用手機看電影。

如何有效執(zhí)行

制定計劃只是第一步,嚴格執(zhí)行計劃才是最重要的,也是最困難的一步。任何行為管理計劃都需要嚴格執(zhí)行、獎懲分明,才能達到效果。所以,在制定計劃時,要和孩子商量好,如果違反計劃會有哪些懲罰,在一段時間內遵守計劃會有哪些獎勵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,孩子會很快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其實不需要遵守規(guī)則。

身教重于言傳

若想讓孩子合理使用手機上網,家長樹立榜樣也十分重要。要讓孩子看到,這個規(guī)則限制的不只是他一個人,而是每個人在用手機時都需要注意適度。為此,可以制定一些全家人都要遵守的規(guī)則,并請孩子協(xié)助監(jiān)督家人執(zhí)行這些規(guī)則。例如:家人共同進餐時不用手機,上床后不用手機,不安裝手機游戲等。


趕緊回復一個吧,可以獲得積分噢!
本貼共有0個回復,點擊率72回到『厭學』
發(fā)表回復
也可按Ctrl+Enter提交!
回到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