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正序看貼
  • 倒序看貼
找學校

個人說自己是“我沒有權(quán)力去恨”,這樣的人是沒辦法面對自己真實的人性的。

許多人否定他們自己的負面情緒,一味去強調(diào)他們認為的正面的情緒。

這樣做是壓抑的結(jié)果,拒絕情緒是無用的,因為人類的情緒體驗是中性的、流動的,非善也非惡,它們只不過是你頭腦的正常反應(yīng)。

肯定你自己,以及對你所過的生活說“好的”,接受你自己獨特的個性。

接受你靈魂如它所示,是有動物性的一面。

恨是愛的近親,兩者都建立在你的自我認同上。

我們講,恨并非愛的反面,冷漠才是。


如果我們完全不認同一個人的話,根本不會費事的去愛他或恨他,因為他沒有觸及我們靈魂深處的感受,我們的防御機制,輕易就消解了這個人對我們的影響。

而孩子的防御機制還沒有成熟,常常掩飾得不到父母的愛,而產(chǎn)生的失落感。

暴力的爆發(fā)往往是無力感、軟弱的心理狀況積壓過久而引起的。

他們無法表達反對意見,無法與自己的負面情緒溝通,反而覺得負面情緒是一種“惡”的情緒,壓抑到潛意識,久而久之,這些被壓抑的負面情緒,最后爆發(fā)了暴力溝通,血流成河。

一個我們對他沒有任何期望的人,我們永遠不會恨他。

恨涉及的是一種跟愛分離的感覺,一種脛骨分離、血肉模糊的痛苦。

恨不是對愛的否定,卻是嘶聲力竭從另一面想要把愛拉回來的表達,但往往結(jié)果卻正好相反。

否定恨的存在就是否定愛的存在。

這兩種情緒體驗,并不是相反的兩個方向,而是本體的不同的面向,不同的表達。

當一個孩子對父母說“我恨你”時,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是:“我這么愛你,你卻不重視我,對我這么苛責,這么冷漠,常常不在家?!?/span>

懲罰只會加深孩子出現(xiàn)的問題。

如果父母對孩子出現(xiàn)的問題表現(xiàn)出恐懼,那么這個孩子就會進一步被迫去感受更深的暴力、憤怒、害怕。

此外,愛并不要求犧牲。

自我犧牲,是把自己這個負擔、包袱,丟到別人身上,讓別人承擔你全部人生的重量,正好把自己的失敗,也歸罪到別人身上。

比如,我們常??梢月牭?,有些母親對孩子說:“我為了你放棄了我的一生”,“要不是因為你,我早就離婚了”,“要不是你,我出國留學了”等等。

這樣的母親,這樣的說辭,其實是不負責任的,她們只不過把孩子當借口,選擇了這種“放棄”自己的人生,事實上,沒有孩子,她們也沒有那么多可以放棄的東西。

趕緊回復(fù)一個吧,可以獲得積分噢!
本貼共有0個回復(fù),點擊率19回到『厭學』
發(fā)表回復(fù)
也可按Ctrl+Enter提交!
回到頂部